首页 > 新闻资讯 > 内容详情
“创新四问”,激活昆山一座城
发布时间:2017-06-22 阅读次数:9427 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昆山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昆山,创新从未停歇:总投资120亿元的友达光电项目投产,澜起新型可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落户;泽璟生物获得生产许可证,生物医药产业从创新研发步入产业化进程;智谷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花桥跨境贸易小镇“连通”世界市场……推进创新正成为机关干部的使命,不仅是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也是百千台企扎根融入昆山的不竭动力。
昆山未来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潜力在创新。当前,我市正紧紧围绕“创新四问”要求,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放眼全球、积极布局,以大胸怀大格局大手笔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努力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增创发展优势。
从“跟跑”到“领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电子信息是昆山的优势产业,产值已近5000亿元。如何让“大块头”有“大智慧”,昆山从“创新四问”中找答案。
今年3月底,总投资达20亿元,具备自主原创性及国际领先性技术的研发“大鳄”,澜起新型可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落户昆山,有望打造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推动昆山电子信息和光电产业实现 “有屏无芯” 向 “芯屏双强” 转型。“强芯亮屏”水到渠成,因昆山早已具备了“亮屏”基础,集聚了龙腾光电、国显光电、友达光电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其中投资120亿元的友达光电去年投产,这是国内首条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项目。
为科技而生,以创新立身,是台资企业追求的高端价值。来到研华科技公司,工人安静地坐在岗位上操作,一个自动搬运机器人顶着托盘将需要的零配件送到他们身边。与工厂一路之隔,就是研华协同研发创新中心,他们的创新路径不是瞄准“单体”,而是瞄准“集成”,企业连续多年实现“人力减少5%、效率提高10%”。
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泽璟制药”专注于肿瘤和血液疾病药物开发,已有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盐酸杰克替尼片和外用重组人凝血酶三个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日前,该公司通过省、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监管部门的现场核查,成为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内获批的首家制药企业。“泽璟”的创新路径,折射出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勃勃生机。如今,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瑞博、泽璟、博创同康、华测等50多个企业,半数以上实现社会资本引入,企业总估值逾百亿元。
引来重大项目、手握核心技术,昆山从“跟跑”到“领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从“高原”到“高峰”,育出自主创新“优等生”
答好“创新四问”,不仅是民营企业关注的话题,还引来越来越多台资企业“抢话筒”,加速驶入聚力创新“快车道”。
登高远眺,风景这边独好。以“仁宝”“纬创”两大台资笔电巨头为例,从代工厂向研发销售、投资总部转变,两家企业在昆山设立的分公司均超过10家,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价值更高的终端产品收获了更多订单。同样以代工为主的正崴集团,巧借“东家”苹果公司品牌,在全国布点30多家专卖店,站稳“微笑曲线”两端的销售端。昆达电脑则把握民用导航仪市场机遇,实现了从代工生产到自创品牌的华丽转身。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创立27年来,好孩子集团坚持走持续创新和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在中国昆山、美国波士顿、日本东京等地设立八大研发中心,拥有400多名研发人员,每年推出500多款全新产品,集团销售突破百亿元大关。
“只有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才可能出奇制胜。”这是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宋郑还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家从传统制造业起步的本土企业,“好孩子”由过去的卖产能、卖技术,到现在的卖品牌、卖服务,逐渐实现了由制造商、供应商向品牌商、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答好“创新四问”,除需要大企业、大项目引领和拉动外,还需要一批船坚体固、动力十足的“小巨人”共同支撑。
“国内尚无企业涉足、长期依赖进口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做,并且要做到顶尖水平。”这是昆山国力真空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剑平的壮语。公司研发生产的电真空系列产品,有的打破国外产品垄断,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还有的完全取代“舶来品”,研发实力得到国家工信部的垂青,正在研发的医用CT球管预计2019年面世。
小中做优、优上做强,行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层出,比如,“真彩”COREX高精度多工位笔头加工设备不仅是真彩文具自我突破的见证,而且改变了制笔行业笔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昆山育出科创“优等生”,或是经得住市场“拍打”的行业“小巨人”,或是“专精特新”型“小强”企业,或是产品“单打冠军”。
从“盆景”到“风景”,构建聚力创新“生态圈”
从硅谷到深圳,从上海张江到杭州滨江,剖析当今世界创新成果倍出的城市和地区,打造活跃的创新生态环境,是其内在的奥秘。
今年以来,昆山产学研合作热度不减: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落户,将建成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机器人装备与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昆山基地揭牌,打造集培育、孵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双创综合平台。大院大所扎根,并非“独唱”,而是实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叶骏绅,一位来自台湾的资深创客,他与团队在青创园运营着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江苏汉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既能脚踏骑行又能电力驱动的单车。这辆电动单车看似寻常,却装配了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的谐波减速器,使得电能和动能可以自由转换。该项技术在两岸均获得专利认证,今年已接到超1000万元订单。目前,青创园吸引近50个创业团队入驻,半数项目孵化至成熟阶段。
打造“不设围墙”的创新磁场,昆山“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年1月,昆山杜克大学携手昆山工研院共建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将在阵列相机方面推动全球领先原创技术的产业化研发和成果转化。“昆山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是杜克大学产学研项目落地原因所在。”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戴维·白瑞迪表示。
走在聚力创新的康庄大道上,昆山百万干群和企业正以实际行动回答“创新四问”。可以说,创新已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渗透到昆山每个人的基因里,植根于众多企业成长提升的过程中。
(转自昆山日报)
上一篇:2017年迎新春晚会
下一篇:2017 ASTRO展会